终于,手机行业到了比拼「价值观」的赛点

手机行业的坏消息此起彼伏。

据国际数据公司IDC预测,2022年,中国& amp#039;美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为2.86亿部,同比下降13.2%,为有史以来最大跌幅。时隔10年,中国& amp#039;美国智能手机市场的出货量再次跌至3亿部以下。根据另一家机构Counterpoint的数据,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收入下降9%,至4090亿美元,为2017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中国用户的平均更换周期从28个月延长至31个月。

整个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如市场饱和、更换周期延长、产品同质化、技术和创新瓶颈、消费习惯和偏好变化极快、用户需求和产品生产之间存在时差和理解不畅.所有这些因素使得中国智能手机跌入低谷。quot绝望之谷& ampquot。

不过在这样高难度的挑战下,我们仍能收到好消息并在迷雾中看到一些突破方向:vivo连续五年保持份额领先,高端口碑快速上升,子品牌iQOO增长强劲。荣耀走出风暴,实现了市场份额的增长;OPPO & amp#039;美国开发自己芯片的决心不减;小米& amp#039;s对高端的冲击还是很大的。

从“中华酷联”到“华米OV”再到“VO荣米”,每一次困境都会带来格局的重塑,而每一次的位次重排也都暗含着突破的序章、长期主义的阶段性定格。只是这次情况特殊。手机行业没有小玩家。换句话说,现有的头都很强。行业周期低,高强度竞争叠加。如果你不& amp#039;不进则退。突破之路必然更加艰难。

在这种背景下,vivo在市场份额上的持久地位更值得研究。怎么才能把巢下的蛋吃完?这是巧合还是真的有其他人没有的东西?#039;没有吗?绝望中的获胜密码是什么?这种引导是可持续的吗?

图片

何以穿越周期?

以史为鉴,不难发现,在行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总能总结出一些阶段性特征及其对应的最关键的竞争力。

当市场一片模糊的时候,谁也不知道未来会怎样。这时候需要的是前瞻的眼光,以及在前路不明的情况下赌一把的勇气;市场初步验证时,确定性增加,现在是方法论和执行力。哪里都有增量,速度就是市场。一招效果明显,市场繁荣甚至出现泡沫;在成熟阶段,市场总量相对稳定。一场战斗下来,头部梯队逐渐清晰,二八分化明显。这个时候,投机已经不能取得明显的效果了。与前一阶段的疯狂相比,这一阶段需要更完善的制度和组织来介入更多的资源,带动业务增长。

成熟期过后,市场进入混合期,这也是最困难的阶段。虽然成熟的头部形态相对稳定,但是行业已经完全到了存量时代,连头部都要面临在存量中寻找增量的问题。与此同时,企业必须想尽办法突破,或大力创新,或另起炉灶,在新旧之间寻找生存空间。市场将陷入新一轮的& ampquot模糊& ampquot和& ampquot混沌与黑暗。quot,各种压力会接踵而至。

对于目前的智能手机在中国,该行业刚刚进入这样一个保住基本盘与寻求新增长混合测试周期的赛点。而这一阶段的关键的竞争力回归到了企业价值观这一最基本的原点。

其实不仅仅是手机行业,移动互联网,硬科技,文化娱乐,很多行业目前都面临着同样的时代周期。腾讯经常提到& ampquot技术是好的。quot和阿里更新& ampquot六脉神剑& ampquot。这些掌门人都把自己的价值观放在舞台中央。不再一帆风顺的手机行业,需要回归价值观才能跨越周期。

& ampquot每个时代的冲击都是质变的契机。& ampquotvivo创始人、总裁兼CEO沈巍在年初的年会上表示, & ampquot只要vivo心中有用户,坚守本分,心安理得,坚持长远,利他共赢,埋头种子,直面挑战,就一定能跨越周期,成为更好的自己,成为健康长久的伟大品牌。& ampquot

诚然,手机行业发展到今天,市场已经成熟,充分竞争。每个人在基础s的积累上都有自己的长处

差,公司也很难仅靠投机取巧获得市场。但为什么头部梯队仍能够发生格局变化,vivo仍能在这样混沌的环境下保持身位?这要从价值观的逻辑去深挖。

价值观是需要是长期主义的。周期就像是一座高山,翻山越岭需要走正确的路。2023年vivo内部新春贺词里,重点强调了“基业长青”这个关键词,提醒团队挑战之下应该目光长远,坚持本质和不变的东西。

手机行业经历了高速发展的狂飙,那种吹上风口的感觉很容易让人着迷。雷军有句名言: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后来马云续了下一句:风口过去了,摔死的都是猪。过去的销量神话是成绩也是诅咒,这也是为什么沈炜要强调:“要尽量避开价格战,拒绝数字心魔的诱惑,伟大产品和极致服务是市场结果突破的核心路径,坚决不以短期利益换取市场规模。”

我们看到,vivo在行业同此凉热的时刻仍然坚持着长期主义的价值观。比如在影像方面的持续投入——X50系列首发微云台,探索防抖能力边界;X60系列引入蔡司联合研发,百年影像在移动端再度开花;X70系列首发V1芯片,加持独家暗光画面处理能力。在最新的X90系列手机上,我们可以找到一代代X系列传承下来的元素。

Xiaomi Civi 2,小米手机

这便是价值观需要发挥作用的时刻,行业走到十字路口,企业在众多方向面前如何抉择?是先把眼前的钱赚了再说,还是谋长远?是跟着行业一起卷,还是韬光养晦,放慢一点,看清楚一点?

一个典型例子是vivo的折叠屏。彼时各大厂商都陆续推出折叠屏,vivo一度被嘲“迟钝”“跟不上”。但实情是,vivo 在X Fold项目上,组建了远超直板手机3倍人数的设计研发团队,仅铰链的研发就经过了17个月的不断迭代。快慢之道并不在于营销,而在于产品力,在于用户体验。后发可以先至,2022年10月vivo在折叠屏市场份额中排名第三(17.6%),折叠屏手机的突破,让vivo在安卓7000元以上的市场,首次占据了7.84%的份额。

外界干扰很多,企业更需要坚定的价值观来保持战略定力。去年底马化腾在腾讯内部员工大会上怒斥:“不要被人家奚落两句,说你这个云是不是被华为给超过了,你才老三了(你就忍不住)。”他鼓励员工不要在乎外界舆论:“无所谓!我们不着急,千万不要上当。”这和沈炜的说法不谋而合,在降本成为舆论主基调的时候,他仍然“清醒”指出——降本绝不可以用降低品质、转嫁风险、侵蚀相关方利益等短期的、不健康的手段来实现,短视的手段只会产生恶性循环,谈不到健康,更无法长久。

沈炜在一次讲话中连续发问:“是否在盲目学习和对标同行的时候迷失 了自己?是否拿出的只是同质化严重的产品?是否造成了消费者印象和心智的混乱? 面对增长压力,在数据的心魔驱使下,我们是否还在坚守消费者导向,足够重视用户体验的问题?是否造成了消费者满意度下降?”

他的这些质问,都是在引导公司不要在冗杂的世界中忘记自己的初心。这或许就是沈炜老挂在嘴边的“埋头种因”一词中“埋头”的意义。“埋头”意味着要实干、本分、不管别人怎么样。

知行合一,埋头种因

但要在风暴中穿越周期,光有价值观还不够,还得知行合一,把价值观执行出来。

vivo发展到今天体量已经很大了,怎么把价值观贯彻下去?高层的思想统一或许开几次会、甚至平时在工作中自然就形成了文化默契。但怎么让本分的思想传递到神经末梢,让2万多员工都本分做事,对于vivo来说也是挑战。

沈炜表达过他的期望:“长期主义不仅仅是一种方法论,更要成为每个人的思维惯性。”具体来看,vivo本分的价值观内化为了产品上的“用户导向”。

以vivo做高端为例,vivo的顺序是:先有本分的价值观,明确出要进行用户导向的创新,再从用户出发梳理进步与创新的需求方向。所以我们看到vivo的“高端”布局是围绕用户而来的:

安卓系统的内存问题一直是用户痛点,此前的解决方式是不断地堆硬件,加大RAM,然而,运算越大、功耗越大、发热越严重,产生新的无法解决的矛盾,所以vivo的做法是在 OS底层架构的改造上投入。

在大家都想方设法“降本”的时候,vivo逆势投资,芯片团队规模扩大10倍。而vivo的OS产品团队有3000人,集中力量从计算、存储、显示三个维度深度定制和改造OriginOS的内核。

的确,相比于拼参数、表层创新,芯片与OS底层创新要付出的代价大得太多,而且不容易被用户第一眼感知,但这就是用户真正的痛点。

“产品是因,品牌是果,品牌是产品的方向牵引。”高端不是高价,而是用户更好的体验。这样的结果自然是获得用户的尊敬、赢得市场。根据Counterpoint数据,2022年二季度,vivo3500元以上高端市场份额为13%,仅次于苹果,排名第二,相比2021年二季度6%的份额,占比扩大一倍。在X80系列产品的推动下,在更高端的区间段(600美元至799美元)同比增长504%。

倘若不是正确的本分价值观,而是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vivo大可以去堆料拼参数,以vivo的渠道能力这会轻松很多;倘若不是本分的价值观,而是要在竞争中取胜,杀红眼,那么可以直接去卷概念、卷功能。但这些都不是用户真正需要的。

埋头种因,结果水到渠成。vivo在如此复杂的市场格局下已经连续五年保持份额领先,穿越着艰苦的周期。但有意思的是,他们的愿景梦想中从没有关于市场份额、要挣多少钱的发愿。

认知决定高度,性格决定命运,人是如此,企业亦是如此。所以穿越周期既难也不难,不难是因为一切都回归到了最初的原点,难点则在于如何找到周期下正确的价值观,并知行合一。

就在本月,Counterpoint 再次发布报告,智能手机销量迅速逐周攀升,甚至在春节开始前一周销量达到700万台以上。在正确的价值观驱动下,vivo与中国手机的黄金时代,不在过去,仍在将来。

举报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金塔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tagf.com/show_1000.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joyckiss joyckiss
上一篇 2023年02月11日 09:20
下一篇 2023年02月22日 14: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