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皇冠肺炎|为了抗击疫情,这位武汉眼科教授将在17年后成为“住院医师”。
正文/武汉同济医院宣彤
[搜狐健康]“我在这里工作了三年,见证了‘她’,从诊所里每个人的担心到现在的信任。我在这里停了48张床,在这里工作的每个角落,我都像家一样熟悉。“现在,‘她’会变得不同。”2月5日,武汉同济医院光谷医院主动开放830张床位,成为“武汉新冠状病毒城重症肺炎患者治疗定点医院”。中国科技大学同济医院眼科副主任李贵刚接到通知,要求对其负责的E1区四楼眼科病房进行重组改造。
作为一名眼科教授和主任医师,他再次进入病房,并自愿再次成为“住院医生”。他说:“由于专业原因,我不能承担重症患者的主要治疗工作,但我一定会做好基础工作。”
华中科大同济医院李贵刚教授。中国科技大学同济医院李贵刚教授。
2月9日,同济医院广固医院开始对装修后新诊断的肺炎患者进行治疗,李贵刚成为第一批发热病房的住院医师。
当李贵刚从教授组回到基本住院医师的位置时,他不敢大意。“第一次穿防护服,所以我至少看了五遍视频,还参加了两次讲座。”1月初,随着越来越多的新诊断肺炎患者和同济医院发热门诊的扩大,李贵刚报名进入一线,随时准备按照医院的安排奔赴一线。“大多数医务人员在发热诊所和病房工作,而其余人员负责急诊和手术。我是一名党员,41岁,相对年轻。当然,我必须带头。”
“对我自己来说,我的工作是一线和夜班,做最基本的临床工作。照顾病人,询问病史,写病历,开医嘱,并做上级医生的助手。”发烧病房里的病人都是新加冕的危重病人。在由呼吸科、重症监护室和急诊科的专家组成的医疗团队中,眼科医生能做些什么?从一开始,李贵刚就给自己设定了一个任务。
从未接触过传染性病人的眼科医生很难真正面对新的冠状肺炎。2003年,由于非典,李贵刚作为一名住院医师,并没有出现在真正的临床一线。他主要从事后勤支持工作,如向研究生分发预防药物。给他印象最深的一幕是从北京回来找工作的学生被隔离,每个人都戴着面具,排着队等着。只是这一次,这是一个真正的机会。
“当你进去看病人时,你会忘记害怕。”
2月9日晚,李贵刚第一次进入污染区照顾病人。半小时后,他在二线医生和护士长的帮助和监督下武装起来。厚重的防护服让他感觉很闷,他可以清晰地听到自己的呼吸声。在进入病房之前,他仔细检查了他的防护服几次,并回忆了他所穿的每一步,担心由于防护不严,他不会暴露在职业暴露中。
询问病史、收集数据和保存记录……面对遭受痛苦的病人,他说他所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的工作,以便上级医生能为每个病人制定最佳的治疗计划。
他在病房里管理十几个病人,每三天值夜班,提交报告,协助他的宁波医疗救护队完成医嘱和检查,并参与抢救病人...居民李贵刚非常能干。他说起初他不习惯,因为他已经很多年没有这样做了,但是他很快就适应了。
病房里有一位新加冕的晚期食道癌患者。2月10日,当他被送进医院时,情况非常糟糕。他吃不下东西。他的家人说他们不会接受插管,并准备告别。然而,李贵刚并没有放弃。虽然他是作为一名新的冠状肺炎患者入院的,但他也仔细询问了他的癌症治疗史、使用何种药物、何时接受放疗和化疗...什么都没有丢失。
“因为当我亲自带领团队时,我知道我需要什么信息来进行诊断和治疗,这可能也是我再次成为住院医生的一个优势。”李贵刚表示,作为一名住院医师,除了向上级医生提供详细的病史和检查结果外,还应注意每个患者的特殊性。也正因为如此,他对病历质量有着严格的要求,也会对医疗团队合理使用激素、加强中西医结合治疗提出合理化建议。
[/s2/][组中年龄最大的“居民”/S2/]
今天,李贵刚仍然坚守在第一线。他说,事实上,在同济医院的防疫一线,像他这样的“非专业”医生并不多。“做我们能做的,尽我们所能做好,这是每一位医生面对疫情时的职责。”
李贵刚作为该群体中年龄最大的"居民",被医务部临时任命为"大楼经理"。由于资历比谁都高,每个人都愿意请他协调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或不熟悉的情况。医疗小组的医生也就紫外线辐射引起的不适咨询了他。医疗小组还邀请了新加冕的青光眼患者进行咨询。他义不容辞地说,“解决医疗团队的担忧是我的荣誉和责任。”
“我希望每一位病危的病人都能尽快痊愈出院。光谷医院将恢复其昔日的美丽外观。每个人都可以摘下口罩,我可以尽快回到眼科病房。”这是李贵刚此时最大的心愿。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金塔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tagf.com/show_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