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和担心都是战胜疫情的动力

普通公民是抗击艾滋病的坚强后盾。公民对控制疫情的信心日益增强,这不仅是对前线医务人员和防控人员的极大支持和鼓励,也是对确诊患者、疑似患者和隔离人群的极大信心支持。一些人也担心恢复工作和劳动力可能带来的风险。这种担心也是与“流行病”作斗争的动力,有助于警告各级预防和控制系统,包括雇主,加强对流行病的有效预防。

刚刚在零点发布的第四次疫情影响监测数据显示,北京市新确诊病例数量正在逐渐减少,但公众担心复工和生育会造成聚集性感染的风险。与前两次调查的数据相比,受访者对控制疫情的信心继续上升,他们对政府防疫措施的认识有所提高,估计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有所降低。

本次发布的疫情影响监测结果显示,“信心有所增强”——与前期相比,北京居民对控制疫情的信心继续增强。二是“后顾之忧”——近60%的北京居民担心复工期间防控工作不到位造成的聚集性感染风险。虽然本次调查的对象主要是北京居民,但调查结果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代表性——很多地方的居民一方面对抗击疫情越来越有信心,另一方面又担心复工和分娩带来的感染风险。

公众对控制疫情的信心增强了。主要原因是北京新确诊病例数量逐渐减少,并徘徊在较低水平。例如,2月28日00: 00至24: 00,北京有一例新确诊病例;2月29日00:00至24: 00,有两例新病例。由于中央政府和市政府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和统一行动,以及广大医务人员、防治人员的辛勤工作和市民的积极配合,北京市最近采取的防治措施是有效的。

公众信心增强的另一个原因是,尽管疫情不断改善,但防治疫情的努力仍在加强。例如,北京最近又发布了12项防疫通知,要求进一步层层夯实“四项责任”,持续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防疫工作,确保覆盖面全面、无死角、各项防控措施全面落实。这种不放松而是加强的态度,有利于坚决遏制疫情的蔓延,最终战胜疫情。

虽然普通市民不是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战士,但他们是整个抗击疫情工作的坚强后盾。公民对控制疫情的信心日益增强,这不仅是对前线医务人员和防控人员的极大支持和鼓励,也是对确诊患者、疑似患者和隔离人群的极大信心支持。这种信心的不断增强也有利于促进公众继续配合疫情防控工作,严格执行测温、戴口罩、信息登记、减少出行等规定,对疫情的早日胜利大有裨益。

这种信心不仅有利于抗击这一流行病,也有利于有序地恢复工作和生产。企业何时以及如何恢复生产,取决于防疫工作的进度和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公众对防疫工作的信心。当一些企业看到公众抗击疫情的信心越来越高时,他们重返工作岗位和恢复生产的热情就会不同。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企业的复工率不断提高,有利于减少疫情对经济的不利影响。因此,公众信心是战胜疫情、推动恢复工作和劳动力的强大动力。

与此同时,应该注意的是,许多人担心恢复生产和分娩可能带来的聚集性感染的风险,这也是正常的反应。事实上,这种担心也是抗击“流行病”的动力,有助于提醒各级防控体系,包括用人单位,加强对流行病的有效预防。

中央和地方政府不断提醒并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因恢复工作和劳动可能带来的聚集性感染风险。例如,鉴于商业建筑内企业和人员众多,感染风险高,北京市城市管理和执法局、市住房和建设委员会、市应急管理局等5个部门已下发通知,对商业建筑内的办公单位提出了10项要求,包括减少人员集中、分流电梯、实行分散就餐、明确防疫责任人和专职防疫人员。广州市商务局下发专项工作指引,要求商业企业和商业建筑达到“六到位”条件,防控机制到位,人员排查到位,设施和材料到位,内部管理到位,宣传教育到位,安全生产管理到位。

“人民很担心,政府正在采取措施”。公众的担忧与政府的行为高度一致,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公众参与防疫控制的有效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金塔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tagf.com/show_122.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0年03月04日 14:21
下一篇 2020年03月04日 14: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