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排专人测量餐车温度,倡导二维码订餐,推广配餐系统……昨天,北京市商务局发布了3.0版的疫情期间餐饮服务单位操作指南。该指南进一步明确了顾客用餐和餐厅服务的细节,要求用餐人员不得面对面用餐,餐桌之间的间隔应超过1米,固定的桌椅应标明非用餐座位。
据了解,本指引适用于本市餐饮企业及其门店、单位食堂、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等餐饮服务单位。根据指引,餐饮服务单位应在店内店外的等候区、提货区和退房区设立“一米线”,严格控制排队就餐的人群密度,提倡使用二维码扫描订餐和退房代码。餐饮服务单位应安排专人检查就餐人员的体温,正常体温后方可进入餐厅就餐。
此外,餐饮服务单位应控制在餐馆就餐的人数,并停止接受集体用餐。打开桌椅之间的距离,确保用餐空间大于1米。如果桌子和椅子是固定的,不能移动,非用餐的座位应该清楚地标明。记者进一步了解到,团体聚餐是指生日聚会、生日聚会和其他人员较多的聚会活动。
指南还规定,用餐者不允许面对面用餐。内部食堂应采取不同的服务方式,如在不同时间错开就餐。餐饮服务单位应全面推行公共筷子和勺子。对于一起吃饭的顾客,他们应该做“一道菜,一根筷子,一个汤,一个勺子”或“一根筷子,一个勺子”。有条件的餐馆应积极推广分销系统。据了解,不提倡面对面用餐不仅是为了陌生人,也是为了同伴。例如,家庭成员可以并排而不是面对面坐着。
至于就餐环境,准则要求餐厅对桌面、门把手、水龙头、走廊、电梯、扶手、洗手间和其他顾客经常接触的地方进行清洁和消毒。直接进口食品的餐具、饮具和容器在使用前必须清洗消毒,做到“一客一用一消毒”。厨房垃圾应及时覆盖、分类和清理。餐饮企业应严格执行进货检查和索证索票制度,做好进货验收和台账登记工作,不得采购来历不明或不符合要求的食品和食品原料。
该指南还要求餐饮员工在上下班途中正确佩戴口罩,并尽可能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议步行、骑车或乘坐私家车和公交车上下班。如果你必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你应该一直戴着面具,尽量避免在公共汽车上接触物品。员工只有在体温正常时才能进入营业场所。他们必须保持清洁卫生,严格洗手消毒,始终戴口罩,并及时更换。一旦发现员工有发热、感冒、咳嗽、呼吸道感染等症状,应立即停止工作,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记者马静)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金塔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tagf.com/show_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