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理发店:每顶假发背后都有一个沉重的故事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作者|健康时报记者赵袁志

编辑|吴世南

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旁边,有一家“与众不同”的理发店。

“师傅,等一下,我再看看。”当推手在汪峰手里嗡嗡作响的时候,那位在镜子前闭着眼睛的顾客突然开口了。汪峰仿佛从对方眼中读出了自己的心事,停下来说:“没事,别难过。等我给你推完了,给你做个假发,和你现在的一模一样。别人看不到,现在也一样美。”几分钟后,擦眼泪的顾客点点头,使劲闭上眼睛,仿佛郑重地完成了一次告别。

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大多数来这里理发或假发的顾客都是癌症患者。放化疗药物抑制和损伤头皮毛囊细胞,导致毛囊松弛。为了避免放化疗时头皮疼痛,很多患者都要推掉头发。为此,这家理发店开始为病人量身定做假发。

1998年,三十出头的汪峰在癌症医院开了第一家理发店。正如汪峰所说:“20多年来,我在店里看到了病人的单纯与无助,感受到了生命的温暖与脆弱,倾听着他们的喜怒哀乐;也听听他们艰难的过去和对未来的向往。”

在这里,每一个假发都是一个故事。他们不是悲伤,就是充满希望。

王峰在修剪顾客预订好的假发。 赵苑旨摄汪峰正在修剪顾客订购的假发。赵照片

一包内蒙古奶糖

六年前,汪峰迎来了一位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客户。

那天下了一点雨,汪峰像往常一样正在修剪客人点的假发。一阵“叮当”的锅碗瓢盆打翻开门声,来了一个60岁左右的女人,尤其是手里的大包小包。汪峰看着眼前这位陌生的女士,以为是病愈前来告别的病人。

“你要回家吗?恭喜。”

“老板,我之前跟你买过假发,被房东赶了出来。我可以把我的东西留给你存放吗?”女士试探性地问。

每个病人的医疗之旅都充满了坎坷和悲伤,这位来自内蒙古的女士也是如此。患了肝癌,她租不起房子。在大城市,这个有几家交易所的理发店可能是她唯一可以求助的地方。汪峰告诉记者,一个蛋糕就是一顿饭,他还记得那份悲伤和无力感。汪峰腾出了员工宿舍的一张床,是提供给她住的,汪峰想出了设立恋爱岗的主意。

后来汪峰在店里收到了一包内蒙古的糖果。他知道这是内蒙大姐的感谢,也是这包糖让硬汉哭了。

“我收到了很多这样的礼物,但他们走后我再也没有听到他们的消息。我不知道他们现在是否无辜,也不知道他们是否还在这个世界上。每次看到这些礼物,我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悲伤和难过。”

癌症患者聚会

从2018年到2019年,一个自费“租借”的爱情站在罗章成立了,汪峰。这是一个两居室的“病人之家”。从外地来北京看病的病人,在这里相互依偎,缓解寂寞。虽然冷风来了,但是在一起的时候,我们有抵御寒冷的能力。

爱心驿站指导牌 赵苑旨摄爱心站导游证赵照片

一顿饭和一碗汤,一下子给这个陌生的城市带来了温度。“我给病人提供了这样一个地方,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谈家、做饭、交流病情、分享医疗经验等。我也会给你各种汤。”汪峰介绍,每场晚会都会有一二十人参加。

有一年,三八妇女节,朋友圈一则送乳房的广告,吸引了天津肝癌患者阿静(化名)。

“她当时状态很低。我问她是否需要帮助,她没有回答。在店里转了半天,很不好意思的说看到广告拿胸了。”汪峰回忆说:“阿静是个单纯、固执、坚强的人。我猜她大概遇到了一些困难。中午离开她吃饭,吃饭的时候慢慢聊。她敞开心扉,谈了很多家庭事务和治疗期间的困难。”

她是酒店后勤人员,中途夫妇的妻子是保安。我得到的肝癌诊断无疑让这个可怜的家庭雪上加霜。阿静曾经想放弃治疗,但妻子跑遍各大医院为她求医问药。为了筹集看病的钱,阿静甚至想卖掉肾脏来换取这笔救命的钱。经询问,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有相应的实验组,她可以作为志愿者免费接受治疗。

最后,他们只能把药物实验当成生命的最后一根稻草。汪峰告诉记者:“就是因为他们,我才下定决心要建一个爱情站。”

今年三四月份,汪峰又接到了她的电话,想留在邮局。但由于疫情影响,整个业务不景气,岗位暂时关闭。阿静得知消息后没有回来治疗。“我心里一直在想这件事。我怕她怪我,更怕很多病人因为车站关闭而耽误。我也很失落,自责。”汪峰告诉记者。

然后他说:“我一直想等到经济好一点,但是我怕他们等不到。”

从未被拿走的假发

在店里的成品假发柜里,每个定制的假发旁边都有一个名字。而在仓库的深处,也有这样一个柜子。

成品展示柜里的客订假发 赵苑旨摄定制假发成品展示柜赵照片

【/h/】假发定制期短至20天,长至3个月。来定制假发的客户有刚确诊的早期患者,也有迟到甚至更重的患者。汪峰告诉记者:“我做假发是希望癌症患者心理压力小一点,更积极地面对生活。即使我知道有些人可能不会来拿,只要病人愿意,我也义不容辞。”

望着仓库里这些积满灰尘的假发,汪峰总能回忆起一些往事,一切都历历在目。

18年,一个年轻的女人帮助她的母亲来到他的商店。母女俩在店里精心挑选了好久,最后女儿做了一个妈妈很喜欢的假发。女儿反复跟我说,要求紧急定制,一周后提货。然而到了约定的日子,母女俩都没来。在随后的日子里,汪峰没有主动联系他们,他们就消失了。直到有一天,女人来到店里,拿走了给妈妈做的假发。

“你自己来的,你阿姨在家休息吗?”汪峰试探地问道。

“我妈妈,已经走了。明天是她的追悼会。我母亲生前非常爱美。我想让她美丽地向这个世界告别。现在这个假发也是我和我妈最后想到的。”女人红着眼睛,哽咽着说。

汪峰站了很久,一句话也没说。起身去仓库取货。

“这种事经常发生,都在我脑子里。”汪峰从记忆中回来了。

随即,他扭头看向远方,背对着记者,头也不回地说道:

“我怕他们来拿,我怕他们不来。”

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故事发生,有的人挣扎着离开,有的人挣扎着留下;有的人聚在一起见证新生活的诞生,有的人穿着便衣聚在一起告别一个生命的离去。但永远不会改变的是,在巨大的悲痛之下,总会有人愿意用武力守护那一丝曙光。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金塔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tagf.com/show_449.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0年11月03日 16:05
下一篇 2020年11月05日 13:4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