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个关于医患关系的新闻故事温暖了人们的心。一个是在暴力伤害事件中坚决为陶勇医生挡刀的患者家属捐出全部捐款6000元,表达了传递“爱”的愿望;另一个是在手术台上,一个医生无意中发现病人的手掌上明明写着“医生辛苦了”“谢谢医生”...
【/h/】所有捐赠的爱心款,还有写在手心的感谢词,让人看到爱的传递的温暖,心连心的真诚。据陶勇医生说,这位病人的家庭并不富裕,常年求医使生活更加糟糕。但是因为“她一路上接受了太多的帮助”,她希望回馈社会,把钱留给更多的视障儿童去寻找光明。据护士回忆,那个以“用手掌写字”来感谢医生的病人,原本是一个择期手术的病人。那天他毫无怨言地等到了很晚,麻醉前不停地对医生说“你很努力”。对于这样暖心的故事,网友们纷纷表达了“爱与善良真的有感染力”的感受。
有人比较,“医生和病人坐在同一条船上,共同的目标是到达一个安全健康的港湾”。近年来,医患关系普遍改善,但矛盾和摩擦也时有出现。客观来说,医患之间存在职业障碍,求医时的信息不对称和焦虑容易导致一些误解。另一方面,医生和病人远不是简单的供求关系,有效的治疗必须建立在充分信任的基础上。如何增进医患互信,携手对抗疾病?除了法律制度的护航和制度机制的优化,更重要的是双方互相照顾,就像陶勇医生和病人家属那样,勇于长期互相照顾。我明白,你为了自己而治病,开药,并不容易;我理解你的辛苦,积极对待和配合你。当相互理解和体谅成为医患互动的常态,善良和爱就可以换来自信和安心。
【/h/】疫情期间,一张“最萌鞠躬仪式”的照片走红:一名3岁患者治愈出院,向护士和阿姨鞠躬,护士热情回礼。而放眼望去,还有很多温暖的瞬间是这样的:在木屋医院,医护人员带着病人跳广场舞;在去CT的路上,医生陪着好久没见太阳的病人欣赏夕阳...各种“医患关系的理想表象”背后,不就是一种期待吗?为了长期改善医患关系,广大医务人员应该尽最大努力给予患者“永远帮助,永远安慰”的人文关怀,社会不能总是在出现危机之前才想到医生的珍贵,更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尊重和关爱。
【/h/】以爱回应爱,是平等尊重下的爱、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循环。更多的人会参加这次接力,这种温暖会让整个社会变得更好。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金塔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tagf.com/show_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