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耳日特辑 | 知名视频博主回忆耳鸣经历!专家解读:这个行为最伤耳朵

自产|搜狐健康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陆

编辑|胡鑫

“我晚上做视频的时候总是带着耳机。如果不放一些刺激的音乐,会觉得很舍不得动...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的左耳经常突然耳鸣,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我没有去医院看它...直到有一天,我感冒了,左耳突然耳鸣,但渐渐觉得左耳听到的声音小了很多……”视频博主“我老师好,我叫何同学”描述了自己耳鸣的经历。

熬夜、戴耳机、压力大是很多青少年的正常生活,也带来了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耳鸣。

耳鸣是指患者在没有任何外界声源或电刺激的情况下听到的声音,是一种主观感受。耳鸣的发病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耳鸣曾经被认为是一种经常发生在老年人身上的疾病。绝大多数耳鸣患者年龄都在50岁以上,45岁以下的人中只有1%有耳鸣。但近几年发现,有超过一半的青少年在过去的一年中出现过耳鸣现象,需要引起重视。

耳鸣的原因很多,如正常衰老、抑郁或失眠、肿瘤、内耳微循环障碍、基础慢性病等。但对于大多数青少年来说,高分贝噪音是耳鸣的常见原因。青少年长期习惯使用耳机听音乐,使用场景往往是地铁、餐厅等嘈杂的环境,导致耳机的音量很高。同时,参加聚会或演出,经常接触电视、手机等声音输出设备,都是导致耳鸣的不良习惯。但是这些行为在青少年中非常普遍。

听力损失是耳鸣最常见的伴随症状之一。噪音会对耳蜗毛细胞造成暂时或永久的损害。当一些毛细胞死亡时,周围的毛细胞会补偿受损的功能,导致耳鸣。其他研究表明,耳鸣是由于耳蜗神经毛细胞的突触受损,导致从耳朵到大脑的神经输出减少而引起的。因此,长期暴露在高水平的噪声中,不仅会引起耳鸣,还会不同程度地导致听力下降。85%的耳鸣患者伴有听力损失,耳鸣是听力损失的早期预警。如果青少年长期持续接触高分贝噪音,在30岁到40岁甚至更小的时候就会出现听力损失。

同时,耳鸣引起的精神障碍也不容忽视。研究表明,耳鸣可能引起抑郁,进一步加重耳鸣,形成恶性循环。62%的耳鸣患者有抑郁症状,严重者甚至有自杀倾向。

虽然10%到15%的人在有生之年都会经历耳鸣,但耳鸣通常是无法治愈的。如果已经出现耳鸣,可以采取措施降低耳鸣的影响,包括行为认知疗法和助听器。同时要注意引起耳鸣的心理因素,包括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正念放松,佩戴噪音防护装置,规律饮食和运动,保持乐观的心态,可以有效控制耳鸣。及时就医,放下耳机,睡个好觉。很多青少年的耳鸣症状过几天就会消失。

青少年应注意保护耳朵,减少与噪音的接触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果出现耳鸣,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帮助。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金塔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tagf.com/show_606.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1年03月02日 12:59
下一篇 2021年03月05日 16:0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