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防治类风湿病?
专家表示,类风湿关节炎,属于中医学“历节”、“尪痹”、“痹证”范畴。中医学认为,肝肾亏虚是本病发生的内因,而风寒湿邪侵袭则为本病发病的诱因。寒湿瘀阻而致关节肿痛僵直为其标,肝肾脾虚而致关节筋骨失养为其本,故治疗以活血通络止痛、补益肝肾健脾为其基本治疗方法。
类风湿关节炎最常见的变化是寒热。一般早期、急性期多湿热,后期多虚寒,但是也有早期即表现为寒证者,所以要根据患者的症状、面色、局部皮色、温度及舌苔、脉象,审证求因,分清寒热真假。如果是实热症,就要“热者寒之”,选用大队寒凉祛风湿药,佐少量辛温之品治之。如果是寒湿症,就要“寒者热之”,选用大队辛温散寒药,并配伍活血、利湿之品治之。

临床上,寒湿郁久变为湿热,湿热型的热去而寒湿仍存。特别在治疗过程中,温阳太过,使寒证转化为热邪伤津;热症者,寒凉剂服之过多,转为虚寒证。所以,要遵循张仲景倡导的治疗原则:“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症治之。”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寒热分不清,转败为胜,早日治愈患者。
风寒、湿热、痰浊、瘀血均可导致本病。病邪痹阻经络,气血不通,故实证多。在早期表现出一系列实证,如晨僵、肢节疼痛、肿胀、发热恶寒、全身酸楚等症状。后期多虚证或虚实夹杂。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强调,本病之因是气血失调,肝肾亏损,所以治疗应该寓补于通。即使在病变的早期也要注意补益肝肾,在大量祛邪方药中酌加熟地黄、桑寄生、川续断等药。若肿痛已消,则宜调气血、补肝肾以图治本。若专事通散,往往可见一时之效而正气更伤,病情很快复发,变证多端。
如何预防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肾损害?
专家表示,虽然目前类风湿关节炎确实的病因不明,但是,有效预防类风湿关节炎即可防止本病肾损害的发生。
1、加强运动,锻炼体魄。经常做体操、练气功、打太极拳或散步等有氧运动,增强抵抗力,减少疾病发生。
2、防风寒,避开潮湿环境。尽可能不要受凉、淋雨或受潮,如不要穿已湿的衣服、鞋子或袜子,不要住太过潮湿的地方,不要暴饮冰水等。
3、不要过度疲劳。除了饮食有节之外,应当尽量让自己不要太过劳累,使身体产生疾病,懂得适度的工作和休闲。
4、保持心情愉悦。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有时候是因心理上或精神上受到刺激、过度悲伤而罹患此症,所以调节心情十分重要。
5、预防感染。类风湿关节炎常于患有扁桃体炎、鼻窦炎或是龋齿等感染后发生,所以应预防各种疾病感染,一旦出现感染类疾病,应早期彻底治愈。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金塔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tagf.com/show_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