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仅仅回忆自己生气的经历,就能抑制免疫系统功能长达6小时。
比生气更伤害你的,可能是生气的时候,你选择了武力压抑自己的愤怒。
其实生气是一种正常的情绪,也是一种信号,隐藏着“被理解被看见”、“不要越界”、“不要压抑”的需求。
网友:忍一会卵巢囊肿,退一步乳腺增生。长期抑郁对身心都是一种慢性折磨。
生气的时候真的会“自残”
生气时,大脑的情绪开关——杏仁核被触发,向下丘脑和脑干传递信号,下丘脑触发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
在这个过程中,皮质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分泌较多,这就给了身体一个信号:请做好“战斗”的准备。如果此时强行忍住愤怒,身体会受到什么伤害?
怒气值翻倍
俄勒冈州立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生气后强行回避争论的人,第二天仍会愤怒和怨恨,导致双重负面情绪。
免疫力被破坏了
被压抑的愤怒并没有消失,而是转化为负能量“蚕食”着身体。
正如哈佛大学的研究所所说,如果你一直生气,免疫系统对细菌和病毒的抵抗力会不断下降,这就容易增加患病的风险。
影响消化功能
情绪紧张会影响胃酸分泌,增加消化道溃疡的发病率。总是憋气、反复生气导致的食欲不振,也可能改变你规律的饮食习惯。
如果经常处于“吃饱了气,吃不下饭”的情况,可能会导致慢性胃炎等消化道疾病。
内分泌病症
愤怒会引起广泛的神经内分泌变化,包括雌激素、孕酮、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的变化。
长期处于愤怒或压力下的女性更容易引发月经不调、乳腺结节、卵巢囊肿等问题。
引发一系列负面情绪。
压抑愤怒会让我们反复思考。这种“想多了”不仅不能化解愤怒,还会让委屈、失望,甚至抑郁、焦虑不断积累,成为情绪问题。
本着“和为贵”的思想,不发泄愤怒或许能在短时间内带来平静,但当积累的怨恨无法压制时,就会对关系造成更大的伤害。
当愤怒来临时,如何有效应对
学会控制情绪是成熟的标志,但控制不等于盲目抑郁。如何应对愤怒?
暂时离开现在的环境。
一旦觉得生气,最好趁机离开,比如上厕所,假装接电话,弄点茶。
之后深呼吸几次,用冷水洗手,让自己放松下来,平静下来。
记录你为什么生气。
情绪平复后,可以做一个分析,想想自己为什么生气,对方的哪些行为刺激了我们,背后真正的心理需求是什么。
必要的时候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这样做的好处是,你不会在“生气”和“恨他”的念头中徘徊,而是退一步思考如何表达和解决问题。
迅速而有技巧地表达愤怒。
生气的时候,要清楚地向对方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和需求,尽量避免使用批评和指责的语气。
建议多用“我”,比如“我觉得有点生气。我希望我们能一起分担家务,但是你离开了”。这样不仅让你发泄愤怒,也让对方知道你的需求。
如果此时你的愤怒情绪能够得到控制,也可以用略带幽默的方式来表达,比如“我每天吃完饭就洗碗,感觉自己都快成洗碗工了”。
另外,发泄情绪不是最终目的,最好双方在沟通时一起思考解决方案。
定期清空你的情感垃圾。
有些愤怒难以当场表达和发泄。积累的愤怒和压力要定期清空。
1.找到生活中你热爱的东西。可以是爱好,也可以是某个空间。无论遇到什么不好的事情,都能从中获得治愈的力量。
2.平时做放松训练,比如深呼吸、冥想、瑜伽等。提高愤怒的门槛。
3.试着站在别人的角度想想。你有自己的难处,别人也有。宽容地对待身边的人和事。
如果你尝试了以上方法,还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愤怒,或者容易在一怒之下做出伤害自己和他人的事情。建议及时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心理学家总结“情绪急救箱”
生活不可能总是充满正能量,除了你感到愤怒的时候。当你发现自己陷入情绪陷阱时,可以试试心理学家总结的“情绪急救箱”。
面对焦虑
给生活一种掌控感。
常规时间表
焦虑源于“控制感”的丧失。如果生活总是乱七八糟,情绪很容易反复。
有焦虑倾向的人要养成规律的工作生活习惯,尽量减少生活的不确定性,为自己建立“稳定感”。
有效管理时间
很多时候,焦虑是因为时间不够,而未完成的任务导致了紧迫感和无力感。合理管理时间,可以使人井然有序,从容不迫。
积极减少错误
减少冲动行为、错误和失误的发生可能有助于从源头上避免焦虑。当然,我们也要正确面对错误,保持理性,不要对错误过于狂热。
战胜悲伤
及时哭泣
和愤怒一样,当你感到悲伤和痛苦的时候,不要憋在心里,而是哭出来。
虽然不能解决具体问题,但是哭有助于释放悲伤。眼泪可以带走体内的压力荷尔蒙,减少与压力相关的神经递质,也是心理健康的良药。
p>对抗嫉妒为自己找到目标
产生嫉妒往往意味着自卑感、自尊心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映射了你追求的目标所在。
把嫉妒转化为羡慕,羡慕转化为动力。客观分析自己的优劣势和能力后,确立目标并一步步靠近,自然就会明白自己的价值,无需把精力放在无意义的攀比上。
对抗孤独
主动走出封闭
对害怕和别人打交道的人来说,关键在于勇敢地走出封闭状态。
多与亲友通电话或见面,交流生活或情绪;积极参加行业交流或做公益活动,也能增强社交,找到充实感。
对于沉溺社交网络、“通讯录上很多人,能聊天的没几个”的人来说,要认识到网络的“弱关系”不能取代实实在在的交友,泛泛之交甚至会让人更寂寞。
最后提醒大家,如果遇到重度情绪问题,自己已经无法调适,还严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应该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金塔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tagf.com/show_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