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这是真正的共产党人。
从重症病房争分夺秒地救治,到城乡社区挨家挨户地排查;从工厂车间加班加点地生产,到科研实验室夜以继日地攻关……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前线,广大基层共产党员用行动践行着初心使命。
共产党员,就是在生死关头冲锋陷阵的那一个
24小时,转运1400名院内患者;72小时,收治1300多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
今年春季,吉林省与疫情交手两个多月。3月,发生在吉林省人民医院的这场大转运惊心动魄。
顶着寒风,该院党委书记苑志新带领党员连续奋战,划分红区,调度保障,将收治患者顺利安置。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生死关头,无人退缩。”当时,苑志新的声音已嘶哑,话语却掷地有声。
“我是老党员,我不上谁上?”吉林省肿瘤医院第六党支部书记、护士长孙红梅把党徽佩戴在防护服上,带着一支20人的核酸样本采集队,赶赴长春市九台区,奋战2个月。
谁也不知道,孙红梅一直瞒着自己的病情,直到任务结束。诊断结果出来:7节颈椎中有6节错位,5节腰椎中有4节突出……
“抗疫等不了,还得再快点!”共产党员也是血肉之躯,并非铁打铜铸。但在一次次疫情突袭的生死关头,他们选择逆行,义无反顾。
“移动检测车需支援黑河,我们要重新组建队伍。”结束支援黑龙江省巴彦县抗疫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检验科医生杨晴,在酒店隔离的最后一天接到了这个报名通知。
这一天,正是杨晴和久未见面、远道而来的父母相约团聚的日子。没有犹豫,她又一次选择暂别。
“做一名医务工作者,就要担负起自己的责任,用自己的力量为患者带去一份温暖。”这位党龄10多年的“90后”医生道出的,是共产党员以生命赴使命的承诺。
吉林市公安局龙潭分局,一件警服静静地挂在墙角。
这个春天,它的主人、刑侦大队副大队长戚宏军因劳累过度,倒在了抗疫战场。
“老戚‘头七’的那天,是他结婚27周年纪念日……”同事们哽咽着,再也说不下去。
共产党员,就是在危急时刻勇挑重担的那一个
奥密克戎病毒袭来,上海市静安区南京西路街道华业居民区被封控管理。庞杂的事务,一下子涌向居民区党总支副书记郑璐璐。
辖区内有近2700名居民,而当时的在岗工作人员只有6人。没日没夜地工作一周后,郑璐璐瘦了14斤,镜子里映出额际的白发。
“我们不尽全力,居民怎么办?”这个“80后”社区工作者失声痛哭过,但冷静下来,她选择“顶起来”。
一份向社区报到的党员名单,让她有了更大底气。她与这支党员志愿者队伍排摸、保供、配送,直到防疫形势步步好转……
承担急难险重任务,是对共产党员的淬炼,也是弥足珍贵的成长经历。当一群共产党员在使命的召唤下凝聚起来,重重困难能够一一攻克。
伶仃洋上,雾色苍茫,一艘快艇搭载着由15名党员组成的海上核酸检测队,驶向深中通道的西人工岛。
跨海工程深中通道工期紧张,如果因疫情而延期,将损失巨大。中山翠亨新区工程项目建设事务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朱俊樸带领这支党员先锋队,为海上建设者“送检上门”。
“一旦出海,就无法进行物资补给,可谓孤悬海上。”朱俊樸说,我们组建了临时党支部,让党旗飘扬在抗疫一线。
受疫情冲击,银宝山新深圳模具五厂一度面临无法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金塔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tagf.com/show_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