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将迎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回望中国共产党的百年伟大征程。协和人以生命至上的家国情怀,为祖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与党同龄、与国共运的协和也将书写新百年新征程的崭新篇章。
回顾协和红色足迹,传承协和红色基因,让我们通过规培护士党支部宣传委员毕昊宇的专题党课,一起了解协和护理人接棒传承红色基因的初心使命。
讲述人 毕昊宇
北京协和医院2020级规培护士,规培护士党支部宣传委员。
微信视频预览查看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回望奋斗路、展望新征程,向9500多万名党员发出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奋斗的进军号令。百年来,回顾协和红色足迹,我们始终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无论是战火纷飞的年代,还是新中国成立后,一代代协和人始终用行动诠释着“医之大者,为国为民”的家国情怀。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协和师生们纷纷加入抗日救亡的运动中,奔赴前线开设战地医院,救治伤员数以千计,为晋察冀军区送去急需的药物与手术器械。1942年,在协和被日军勒令停办之际,首位中国籍协和护校校长、协和医院护理部主任聂毓禅以惊人的魄力和毅力,带领护校全体师生在成都复建协和护校,保留了中国高等护理教育最珍贵的火种。当时条件虽艰苦,但协和标准丝毫不降低。抗战胜利后,聂毓禅带领学生回到北平,推动护理教育稳步发展。
▲协和护校师生在成都合影,前排左七为护校校长聂毓禅
1951年,抗美援朝时期,协和医院接收到救治志愿军伤员的任务后,工会出面组织了400 余人的担架队、330 余人的输血团。为治愈志愿军伤员们身心遭受的战争创伤,冯祥如、李象棠、李纯等老前辈常常去病房给伤员做思想工作,安抚他们的情绪,为志愿军们送去了无微不至的温暖。
▲左图:1952年,李纯(右)和志愿军病房护士长李象棠(左)与志愿军伤员合影;右图:志愿军伤员写给协和护士的感谢卡片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金塔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tagf.com/show_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