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技术指南来了!业内:“冷链食品安全”一刻都不能松懈

新华社北京10月30日电(记者杨娜纪宁)国务院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联合防控机制综合小组近日发布了两项技术指南,即《SARS-CoV-2冷链食品生产经营防控技术指南》和《SARS-CoV-2冷链食品生产经营防控与消毒技术指南》, 建议建立冷链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员工健康登记制度和健康异常报告程序,并要求对来自新冠肺炎肺炎流行高危地区(国家)的冷链食品外包装进行严格消毒。

【/h/】这两条技术指南一经发布,立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如何保证冷链食品在生产、运输和经营中的安全?行业如何看待技术导则的指导意义并保持严格控制?

国家卫健委针对这两项技术指南发布的问答指出,目前新冠肺炎的活病毒已经从冷链食品外包装中分离出来,提示SARS-CoV-2有以冷链货物为载体远距离跨境进口的可能性。在某些情况下,生活在物体表面的病毒可能会在没有有效保护的情况下感染易受感染的接触者。

【/h/】这两个技术导则对SARS-CoV-2中员工防控、搬运、储运、生产加工、销售经营、餐饮加工的健康管理以及相关领域的应急措施提出了具体的防控要求。

【/h/】10月26日,为落实新冠肺炎肺炎疫情防控要求,进一步加强对进口冷链食品的监管,北京市市场监督局、北京市商务局发布通知,要求从2020年11月1日起,北京市所有进口冷链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将进口冻肉水产品的追溯数据如实上传至“北京冷链食品追溯平台”,并实行电子追溯码赋值和标注。

【/h/】据统计,截至10月28日17: 00,追溯平台已记录进口冻肉水产品1599个品种、2412批次。北京共记录进口冻肉和水产品775万公斤。

北京市市场监督局副局长陈言凯表示,如果发现任何食品安全管理法规、食品安全标准或食品可追溯性要求,将根据法律法规进行调查和处理,以防止不明来源的进口冻肉和水产品进入市场。

【/h/】位于北京市大兴区的一家食品公司主要经营肉类、水产品等冷链食品,其中大约三分之一是进口产品。自疫情爆发以来,该公司已于今年10月初在北京冷链食品追溯平台注册,上传了其所有进口产品的数据信息,并通过平台的电子追溯码对产品的全过程进行监控,但产品定期核酸检测、内外包装、员工等措施、工厂人员体温监控、外来人员扫码注册、定期消毒除外。

“疫情防控成了长效机制,一刻也没有放松。”公司质保负责人表示,这两个技术指南非常具体实用,对疫情防控的重点方向进行了非常细致系统的阐述,给企业疫情防控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依据。“我们将与相关部门合作,严格管理冷链食品,从人、机、物各方面进行防控,确保广大公众的食品安全。”

【/h/】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快递分会副会长徐勇表示,目前冷链运输在中国食品运输中的比重不高,但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但需要注意的是,该行业在安全检疫和生产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也给疫情防控的常态化带来了不利影响。相关技术导则的出台,设定了一定的防疫标准,有利于解决冷链行业的无序发展,进一步提高技术标准,完善防疫流程和手段,促进行业的规范化、规模化发展。

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食品安全三级监管机制,从采购源头到物流环节进行检查筛选,追溯二维码源头,确保供应链透明...JD.COM零售集团七鲜产品综合管理部主任李文表示:“疫情爆发以来,我们已投入1亿多元资金,对分类、仓库和线下门店的员工进行定期核酸检测。冬天来了,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坚持线上和线下的防疫工作,以最严谨的制度和态度对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负责。”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金塔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tagf.com/show_443.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0年10月31日 10:17
下一篇 2020年11月01日 18: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