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对于心脏不好的人来说,冬天是一道坎,因为冬天容易爆发心脏病,病后治疗效果差,甚至致命。那么在冬天,如何打赢护心之战呢?
冬天,心脏会经历五个障碍
【/h/】火箭部队总医院心胸外科主任医师陈秀:在冬季,为了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我们的心脏在寒冷的冬季要有一个好的“五栏”。
温度阈值
研究表明,在冬季,心脏病发作的次数比其他季节高两到三倍。由于室内外温差大,气候干燥,人的生理功能反应缓慢,往往处于应激状态,增加了心脏的负荷。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可引起向心脏供血的冠状动脉痉挛,使原本因动脉粥样硬化而变窄的血管变得更狭窄,甚至造成闭塞和斑块破裂,导致心绞痛或心肌梗死。所以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一定要保暖,尤其是头、手、脚。出门戴手套、戴帽子、戴围巾、穿外套,睡前用热水烫脚,晚上上厕所穿衣服,洗澡放热水,水温合适后脱衣服。风凉了就不要在风中走了。
睡眠障碍
【/h/】高质量的睡眠相当于给心脏足够的电,每晚睡7-8小时对健康最有利。美国一项调查显示,睡眠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每天睡眠不足6.5小时的人,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增加15%,冠心病的发病率增加23%;每天睡眠超过9小时且睡眠质量差的人,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增加了63%。
呼吸障碍
冬季呼吸道感染多发,导致肺组织氧交换能力下降,易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
一种调整药物的糖果
血管遵循“热胀冷缩”的原则。天气变冷时,血管会收缩得更明显,导致血压升高和波动。原来的药物剂量可能无法很好的控制和管理血压。因此,当天气变化剧烈时,心血管疾病患者不仅要按时、规范用药,还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气候变化调整用药。千万不要随意在家调整药物的剂量和种类,以免发生意外。
体育跨栏
经常运动可以改善心脏功能。不要因为天气冷而长时间躺着不动。心脏功能不好的人,太阳出来后要锻炼。运动强度要适当,时间控制在1小时以内。最好选择散步、慢跑、打一种中国传统太极拳(太极拳)。刮风凉爽的天气最好不要出去运动,要在室内做适当的活动。
如何打赢冬心防御战?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孙洪涛:人体心血管系统对外界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所以冬季冠心病高发。寒冷会刺激冠状动脉,容易痉挛收缩。如果冠状动脉严重狭窄,心肌梗死的可能性就会增加。此外,寒冷还会使人体的外周血管收缩,从而使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增加,增加心肌缺血和心肌梗塞的发生率。
【/h/】值得注意的是,在冬季,北方地区昼夜、室内外温差较大,很多北方地区的老人有候鸟南下避寒的习惯。由于人体体温调节系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有限,突然的温度变化会给人体带来相应的变化。比如血液胆固醇、心率、血小板粘度增加,身体免疫力就会下降,所以一天内温度变化大,就可能导致心脏病发作。
【/h/】高血压患者冬季应特别注意定期服用降压药,以免血压波动,增加心肌耗氧量,导致心绞痛。建议高血压患者加强血压自我监测,密切关注血压值,警惕外界温度变化引起的血压快速变化。如果血压急剧上升,请及时就医,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用药计划,以避免随机用药造成的危险。
【/h/】对于准备在冬季从寒冷地区到温暖地区生活、休闲旅游的中老年人,建议出发前进行全面体检,心脑血管闭塞或重度狭窄者应听从医生指导。
每天中午暖胃,防止冬天心脏病发作
【/h/】河南省中医药协会保健分会副会长吕培万:推荐一个预防冬季心脏病发作的小方法,试一试:立冬节后(11月7日),每天中午用电热宝给穴位加温15~30分钟,直至次年春分停止。中医认为,钟山穴具有益气活血、宽胸利膈、通络安神的作用。
【/h/】电热宝一般一次充电5分钟,刚开始热的时候可以持续散热。当温度稍微下降时,可以直接放在睡衣外面相应的穴位上。一般一天充一次电就用完了。市面上卖的电热宝,直径9 cm,12 cm,15 cm。建议大家都用12 cm的那种,使用和存放都比较方便。
【/h/】需要提醒的是,使用电暖宝如果心脏不舒服,必须立即停用。但如果取下电热宝时感到不舒服,可以继续给穴位加温。总之,温经穴时,要有舒适感,注意防止烫伤。
另外,心脏不好的人冬天要注意。最好等到太阳出来。上午9~10点较为适宜,避开凌晨至凌晨发病最高的时段;不要用冷水洗脸,以免冷水突然刺激诱发心绞痛;洗衣服洗菜的时候,手不要长时间泡在冷水里,最好用温水。
心脏不好,运动从下肢开始
【/h/】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原华:心脏病患者的运动要从下到上,也就是从下肢运动到上肢运动。由于上肢运动时血液容易回流到心脏,所以只需要心跳和胸部吸气运动就能产生负压吸引。因此,一旦上肢过度运动,很容易导致大量血液回流心脏,增加心脏的耗氧量,进而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下肢运动不是这样。一方面是由于重力的作用,另一方面是由于脚部血液回流到心脏的路程较长,回流过程中腹部压力的阻力,脚部血液需要足够的压力才能顺利回流。与上肢运动相比,单次运动中返回心脏的血液较少。因此,锻炼下肢诱发心血管事件相对更安全。
【/h/】体力较弱、处于恢复期的心脏病患者,建议进行耐力型有氧运动,步行是不错的选择。患者可以自由行走或在活动板上行走,速度为80~100 m/min,目标距离可以逐渐增加到2000~3000 m,也可以做步行和跑步交替进行。步行1分钟和慢跑半分钟交替进行20次,共30分钟。行走速度50米/分钟,跑步速度控制在100米/分钟以内。除上述运动外,出院或身体健康的心脏病患者还可以做以下几项:1。蹲下,站起来。扶着墙(或其他物体)蹲下,然后站起来,每组10次,共3组。2.仰卧,双腿折叠。取仰卧位,双手侧放,屈膝,双腿向胸腹部伸展,每组10次,共3组。
【/h/】做上述下肢运动时,心率应控制在180年(年)以内,60岁以上或体质较弱的中老年人应保持在170年(年)以内。每次运动持续30~60分钟,包括10~15分钟的热身活动和5~10分钟的收尾活动(主要是慢走)。真正的锻炼时间是20~30分钟,至少15分钟,每周锻炼3~4次。半个月到一个月之后,可以逐步增加上下肢的协调练习,比如一种中国传统太极拳(太极拳)和健康练习。
【/h/】而且,运动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尤其是急性期病情严重者,以免发生意外;运动中一旦出现不适,立即停止,必要时立即就医;运动量要循序渐进,从低强度开始,效果通常至少需要6周才能显现。一旦停止,效果会逐渐消失;1~2个月后去医院复查,重新评估运动效果,以便医生及时完善运动处方。
(人民健康网整合自新华网、健康新闻、生活时报)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金塔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tagf.com/show_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