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4日,CPPCC常委会听取了《关于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若干问题的综合意见》,CPPCC委员就编制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提出九点建议。
【/h/】今年6月至11月,CPPCC有关专门委员会牵头,分成8个专题研究组,围绕“四个中心”建设,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城乡协调发展水平,就编制“十四五”计划提出9项建议。
■在政治中心建设中
【/h/】建议为中央政务活动创造良好的城市环境,加强核心区政府服务保障功能,研究制定核心区人口分化控制政策。坚持旧城更新与城市质量和民生改善相结合,推进政府职能和城市职能的有机融合。研究制定重点文物和历史建筑退役保护法律法规,统筹规划文物保护、退役开放和综合利用,从保护个别历史元素转向创造整体历史风貌,建立完整的旧城空间文化生态结构。
■文化中心建设
【/h/】建议加强国家文化中心的凝聚力,大力推进中轴线遗产的申请,打破行政区划的划分,统筹推进三大文化带的建设和发展。加快长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北京段)建设,争取国家支持在北京建设国家长城博物馆和大运河博物馆。打破按行政级别建设公共文化服务场所的模式,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全覆盖。
■建设国际交流中心
【/h/】建议提升国家重大活动服务保障水平,拓展国家会议中心二期、雁栖湖国际会议,协调首都核心区政务活动场所、国家会议中心二期、雁栖湖国际会议首都、“三山五园”等历史文化资源,进一步提升国家主要外交、国家重大活动、国际交流服务保障水平。进一步加强长城、通州大运河、世博会会址、宛平古城周边的规划建设,丰富首都国际交流的承载场所。
■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建议探索建立科技创新资源整体机制,构建以国家实验室建设为牵引的创新资源协调新机制,形成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合力。要增强原始创新能力,推进“卡脖子”领域的技术研究,集中力量攻关核心技术。要完善“三市一区”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在“三市一区”储备适当规模的制造业用地,保障“硬科技”项目的土地需求,促进地方科技成果转化。
■京津冀协调发展
【/h/】建议研究制定更加准确的非资本功能救助实施方案,加快将中心城区的教育、医疗、文化等部分公共服务资源向城市副中心、城南、远郊、雄安新区的救助。深化重点领域合作,构建更加顺畅的综合交通体系,推进京津冀轨道交通、空港集团和港口集团资源的有机整合,努力打造世界级空港集团、港口集团和交通网络,形成与外界接轨的世界级大型物流网络。
■高质量的经济发展
建议加快经济结构调整,适度提高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在首都经济中的比重,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将北京第二产业比重提高到20%以上,其中制造业比重达到15%左右,第三产业比重不低于75%。加快“高精度”产业结构建设,着力培育二至三十亿级产业集群和“高精度”产业领域约100亿级企业。
■为了提高城市治理水平,
【/h/】建议建立健全城市规划实施和城市体检评估机制,严格落实“双控”、“三线”要求,促进人口与城市协调发展,制定次区域人口控制政策,优化人口空间结构。加快“城市大脑”建设,搭建城市大数据智能管理平台,拓宽公众参与城市运营管理决策的渠道,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的智慧城市。
■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生计和福祉
【/h/】建议建立和完善优质养老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部分一、二级医院和养老机构研究制定政策,鼓励和引导向医疗保健和医疗保健机构积极转型,为本市完全或部分丧失自理能力的老年人提供普遍的、有步骤的基本保障,力争到“十四五”末实现全市医疗保健覆盖率100%。
■深化改革开放
【/h/】建议深化要素市场改革,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争取国家层面的支持,在全市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试点,率先建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同权同价、流转顺畅、收益共享的市场准入制度和宅基地有偿流转制度。加大经营环境改革力度,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打造国际化人才高地。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金塔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tagf.com/show_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