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科大学
系列/banya
[搜狐健康]为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预防和控制新冠状病毒感染所致肺炎的重要指示,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科大学结合机构实际,严格按照国家卫生保健委员会、教育部、北京市教委、北京市教委等部门的要求,特制定本指引。
在疫情防控期间,机构办公区域实行封闭式管理。
1.严格遵守教育部“五个一”的要求:未经学校批准的学生不得复学;外面无关人员不准进入学校大门;教师和学生在进入学校大门时应检查他们的身份和体温。对发热、咳嗽者,应进行医学隔离观察。任何不服从经理的行为都将受到严惩。
2.进出人员需戴口罩,配合温度检测、身份登记和防护消毒。
3.原则上,在疫情防控期间不接待访客。特殊情况需提前向安保办公室报告,并协调身份登记和初始消毒保护管理,确保重点疫区无接触史和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体温正常后方可进入指定区域接待访客。
4.体温达到或超过37.3℃的人员应及时到发热门诊进行筛查。有明显症状和发热的,应当到指定医院治疗。
(一)加强员工健康管理
1.自觉坚持每天早晚两次体温和健康监测,并通过高校人力资源部的SARI传感器系统在线报告。
2.尽量减少人群聚集和人员流动,通过弹性工作、交错工作、网络工作等形式灵活履行职责。
3.在职人员必须按要求佩戴口罩。不戴口罩进入办公室、会议室、食堂等公共场所和人员密集场所的,应当予以劝阻。
4.员工应做好个人卫生防护工作,如有任何不适,应立即向下属部门报告。相关部门应根据防控要求采取相应措施。经医务部专业检查,复工前未发现异常。
(二)加强对重点疫区返京人员的管理
过去14天内从湖北返回北京的人员或与湖北人员有过接触的人员。
1.到指定的隔离点进行14天的有监督的医学观察。
2.隔离观察人员应主动向所在学校和社区报告自己的健康状况,每天早晚监测自己的体温并做好记录,不允许外出。
3.一旦体温达到或超过37.3℃,出现疲劳、干咳等症状,必须立即报告辖区卫生部门进行处置。
北京市卫生委员会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认定的重点疫区人员
1.主动在家隔离自己14天,出门时戴上口罩。
2.一旦体温达到或超过37.3℃,伴有疲劳、干咳等症状,督促其到最近的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调查。
(1)减少总活动。
1.不要在人们聚集的地方举行会议或仪式,提倡举行视频会议。
2.原则上,50人以上的会议将不举行。参加者人数将超过50人,并将通过视频举行。不超过50人将出席视频会议的主会议厅和每个会议厅。
3.会议材料应提前提交给与会人员,并提前收集反馈意见。
4.各类会议的会期原则上控制在1小时以内。
(2)实施预防和控制措施,确保会议服务。
1.参加者在进入场馆前必须戴上口罩并测量体温。只有当温度正常时,他们才能进入场馆。
2.场地应配备洗手液。会议期间尽量喝瓶装水。一般来说,服务人员不安排倒水,并鼓励饮用玻璃杯。
3.增加场馆内座位之间的距离。座位之间的距离应该是1.5米左右。
4.当会议时间过长时,应注意开窗通风。
(三)做好会议服务人员的健康管理。
1.会议服务人员应每天早、中、晚进行温度测量并做好记录。
2.体温异常应立即向部门报告,相关部门应根据防控要求采取相应措施。
3.一直戴着面具。工人触摸茶具、麦克风等。应该戴一次性手套。
(四)场馆环境卫生管理。
1.根据需要在场馆外设置专用的废物面具存放桶。
2.会前会后,应及时对场地进行消毒、通风和清洁。
(5)制定应急计划。
1.充分考虑各种突发事件,制定应急预案。
2.做好会议签到和场馆状态照片数据保存工作。
3.如果与会者在会后身体不适或被诊断为感染,应及时配合疾病控制部门采取可行的对策。
(6)外部参与者的管理。
1.会议组织部门应提前向安保办公室报告外部参会人员名单和信息。
2.会前协助做好温度测量、入场登记和消毒工作。
1.在拥挤的地方,如食堂、办公室、会议室等。,窗户应定期打开通风,以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通风2-3次,时间不少于30分钟。
2.做好消毒保护工作。必要时,对地板、墙壁、桌面、门把手、水龙头等物体表面进行消毒。
3.密切监控提供打包食物的餐厅员工和送餐人员的健康状况。
4.门诊应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规定。
5.厕所应严格消毒,并配备足够的洗手液、纸巾等物品。
6.环境卫生以清洁为主,辅以预防性消毒,避免过度消毒。
高校教职工要切实保护好自己,充分体现他们对防疫工作的实际贡献。
(一)做好个人身体状况监测工作。
1.自觉坚持每日早晚自我体温和健康监测,保证睡眠,均衡饮食,适度锻炼。
2.下班后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社交活动。
3.如果你有发烧、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立即报告,并回家观察,如有必要,送医院。
4.注意携带体温计、医疗卡和身份证。
5.注意疫情信息,并立即报告与确诊病例或疑似人员的任何接触。
(二)做好上下班途中的个人防护工作。
1.出门前戴上口罩,上班前洗手。
2.尽量不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议步行、骑自行车或坐私家车去上班。如果你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你应该全程戴口罩和手套。
3.乘坐电梯时戴上口罩,减少闲聊,尽量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触摸电梯钥匙后及时洗手。
4.注意携带湿巾和纸巾。摸脸前先擦擦手。
5.在疫情期间,所有单位和社区都建立了出入境登记制度。建议随身携带一支签字笔,以减少触摸公共物品的频率。
(三)加强办公区域的出入管理。
1.自觉配合测温工作。如果体温达到或超过37.3摄氏度,你应该回家观察。如果有必要,你应该去医院,并立即向你的部门报告。
2.办公室应该经常通风。办公区内的人员应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经常洗手,多喝水。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捂住口鼻。不要分享零食和个人食物。
3.离开工作站、进入公共区域和电梯时,要有意识地戴上口罩。
(4)加强餐饮管理和保护。
1.为避免人群交叉感染的风险,应在不同时段和部门使用饭盒或餐厅疏散和就餐。
2.提倡自带餐具,分开用餐。
3.减少用餐伙伴的数量,避免用餐时交谈。饭前洗手。
4.餐厅入口处应设置温度测试点。用餐人员在进入餐厅用餐前应进行温度测试,确保无异常。
(5)减少不同地方不必要的旅行安排。
1.如确需出行,应提前编制保护计划。
2.回国后,应按防疫部门的要求进行医学观察。
(6)减少纸质文件的传输。
1.通过办公室信息系统和邮件处理减少人员接触。
2.注意纸质文件交接前后的洗手。
3.如果真的需要开会处理,提前打电话预约,不要在工作时聚在一起,开会时戴口罩。
(一)做好值班和查阅报告工作。
1.各部门要提高政治地位,确保值班值班到位。
2.确保沟通顺畅,随时联系,紧急情况下。
3.做好疫情报告工作。没有疫情报告安全,随时有新情况报告。
(2)加强物资储备。
1.及时对所需口罩、消毒用品、防护用品进行彻底清点。
2.消费和登记的日常统计。
3 .根据本机关的实际情况评估应急需求,并提前做好储备。
(3)严格使用和管理。
1.安排专人管理防护材料。
2.严格科学地使用防护材料,避免过度保护、滥用和浪费。
(四)妥善开展应急处置
1.在北京居住或返回北京超过14天的员工,如出现发热(达到或超过37.3℃)、头痛等异常情况,应立即隔离。
2.诊所提供医用口罩,并督促他们及时到发热门诊及附近进行筛查和治疗。
3.被确定为与疑似或确诊病例密切接触的员工应遵守管理要求,并配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4.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发布疫情信息,不得制造或传播谣言。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金塔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tagf.com/show_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