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先来看看最新研究的要点。这项研究是由科罗拉多大学的团队完成的,论文发表在最新1期的《自然》系列的《新陈代谢》分册。研究表明,味精可以让小鼠发胖,磷酸腺苷脱氨酶AMPD2,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在肠道被吸收后,会在肝脏被代谢为成谷氨酰胺,进入嘌呤代谢通路,在AMPD2作用下,生成肌苷酸IMP,最终代谢为尿酸,而尿酸堆积会增进小鼠食欲,导致热量摄入增加,最终发生肥胖。
这项研究还有1个有趣的发现,就是味精对味蕾的影响。研究表明,肌苷酸IMP,可以增强味蕾对味精的敏感度,因此,增加IMP,味精的增肥效果会事半功倍。小鼠不仅摄入的热量增加,而且出现血浆和脂肪组织的瘦素水平显著升高,在2周后出现瘦素抵抗。这个研究结果提醒大家,味精的确可能越吃越上瘾,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发胖。
值得注意的是,味精诱发肥胖的观点,并不是第1次出现,只不过,此前的研究是现象观察,没有确定相关的机制。比如,2011年6月,北卡罗来纳大学的学者,曾在《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上发表了1篇论文,研究表明,味精摄入量较多的人,容易出现餐后头痛,而且,体重及腰围增加。研究者认为,其中的原因是味精可以增强食欲,而谷氨酸钠会参与控制食欲的信号转导通路。
味精诱发肥胖的研究,涉及到了咱们同胞的饮食习惯。研究者曾对上万名成年人,进行了平均5.5年的随访。结果显示,参与者的味精摄入量较多者,每天平均摄入量的中位数是5克;摄入较少者,每天平均摄入量的中位数是0.5克。味精摄入量较多者中,超重的比例,比摄入较少者高出30%。透过以上的研究,咱们可以得到初步的结论,味精是否诱发肥胖,取决于味精的摄入量。那么,吃多少味精,才算安全呢?有关研究表明,味精摄入量存在着地域差异,欧美人摄入量较少,而亚洲人摄入量较多。比如,美国人平均每天谷氨酸钠摄入量约为0.5克;而日本人及韩国人,平均每天摄入量为1.5克到10克。
对于味精的摄入量,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1987年的评估意见是无需限制;2004年,仍然维持了之前的评估判断。欧盟食品安全局根据长期动物试验的结果认为,味精产生有害作用的最大剂量是每公斤体重3.2克。按照100倍的安全系数评估,味精的安全摄入量为每公斤体重30毫克,相当于正常体重的成年人每天摄入量的上限为1.8克。
需要说明的是,谷氨酸不是人体的必需氨基酸,而且,通过肉类食物也可以补充谷氨酸,因此,味精对咱们的作用,就是增加口感体验及刺激食欲。相关研究表明,谷氨酸可能给人们带来头痛、血压升高、胰岛素水平增加等作用,但是,通常在烹饪过程中使用的味精量,不会过大,不必过于紧张。但是,味精可能对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的儿童,带来更多影响。此外,很多加工食品中都含有味精,而且,味精的成分是谷氨酸钠,使用味精,除了谷氨酸以外,还会增加钠的摄入量。因此,从健康维护的角度讲,应该减少味精的摄入量;超重及肥胖的人,更应该谨慎使用味精。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金塔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tagf.com/show_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