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你有多久没有好好睡一觉了?近年来,入睡困难、睡眠质量差、睡眠不足等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根据中国睡眠研究会最新发布的《2022中国国民健康睡眠白皮书》,19-25岁的年轻人中,44%的人熬夜到半夜,42%的老年人睡眠超过半小时,失眠率高达21%。19-35岁的年轻人是睡眠问题的高发年龄段,睡眠不好逐渐成为各个年龄段的共同痛点。
良好的睡眠有多重要?睡眠障碍有哪些?目前的解决方案是什么?针对这些问题,在第22个“世界睡眠日”到来之际,多位行业专家进行了分享。
建立健康睡眠生活方式 找回好睡眠
良好的睡眠可以恢复体力,加速大脑代谢废物的排出,增强免疫力,促进生长发育,是学习记忆和思维敏捷的储存和巩固的重要保证。
“睡眠障碍有近百种,失眠发生率最高,其次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不宁腿综合征、快速动眼期时睡眠行为异常、磨牙等。”中国睡眠研究会理事长、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黄志立介绍,以失眠治疗为例,需要通过科普教育,并适当结合其他非药物治疗方法,建立健康的睡眠生活方式。
”因此,科普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睡眠障碍患者只有有了正确的认知,才能选择正确的方式。”黄志立强调。失眠不可怕。首先,要建立健康的睡眠生活方式。通过综合的措施和方法,一定能找到好的睡眠。
在越来越多的人出现睡眠障碍的大趋势下,对于失眠的认识还有很多误区。有鉴于此,同济大学二级教授、教研室主任郑路表示,目前睡眠障碍的防治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要有高质量的科普,向公众宣传普及专业知识,找出失眠的原因,从而纠正公众的错误认知,规范公众的睡眠卫生行为。对于重度失眠和顽固性难治性睡眠障碍,要进行科学评估,提出更好的干预措施;二是找到失眠的原因。具体来说,影响睡眠的因素可以从生物、心理、社会三个维度来理解和探讨。特别是一些负面情绪、压力或身体疾病都会引起失眠;三是选择合适的干预方式。可以从精神心理、行为、认知、化学、物理、康复等方面进行综合干预,这也是国内外指南中强调的策略。
重视睡眠障碍诊治及时就医问诊
黄志立介绍,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失眠患者认为这是三分药,对药物有畏惧心理,影响了失眠的治疗效果。“但如果失眠严重,会严重影响工作效率、生活质量和第二天的心情,建议采取必要的药物治疗。”他说。
"睡眠障碍的诊断和治疗也需要分级诊断和治疗."广东省人民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贾福军表示,在睡眠的分类诊疗下,三甲医院应该主要看疑难病症,能为患者提出好的治疗方案。对于普通的轻症,一般的诊所就可以解决,或者三甲医院给出的治疗方案就可以就地实施。这样就形成了合理的分工,提高了整体医疗效率。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睡眠专科主任医师詹秦书认为,互联网的发展对整个医疗领域的影响非常大,也给包括睡眠医学在内的学科带来了很多机遇。“例如,使医生能够跨越地理限制为更多患者服务,也使患者能够随时与医生保持联系。”她说。
结合临床实践,詹解释道,当各领域知名专家团队与患者实时在线交流,及时为患者答疑解惑时,可以增加患者的依从性,提高诊疗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治疗提供更多方案如今,一些新的针对失眠的技术正在出现,比如脑电刺激、脉冲磁治疗等。这背后,得益于脑科学的研究进展。
四川省人民医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神经病学研究所所长、电子科大医学院副院长乐卫东介绍,在以前,人们只知道睡眠时脑电会有变化,现在发现这是由睡眠中枢调控的。这些研究对以后更好的靶向治疗和对睡眠中枢的调节都是有利的。另外,通过物理、化学、光学、干脑细胞等非药物方式,对睡眠的调节也很有帮助。
“随着睡眠医学的发展,研究人员在基础研究领域对睡眠调控的理解逐步加深,不同睡眠疾病诊断与治疗手段的开发因此也取得了进步。”广东省人民医院研究员、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睡眠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张继辉表示,从长远看,患者情绪的改善、精力的恢复、疲劳感的下降等,都是需要关注的维度。在这个过程里面,更多的疗法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和关注。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睡眠医学中心一级专家医师,睡眠医学与神经生物检测中心主任唐向东认为,数字化认知行为治疗已成为睡眠障碍的治疗方式之一,应该积极探索。
“任何一个单一的治疗方法在医学上都有局限性,所以要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判断。比如针对不同病患,选择更准确、更有针对性的方案,都需要谨慎思考。”唐向东强调。
相关新闻——
世界睡眠日:还在过度使用手机?6个行为让你好好睡觉
世界睡眠日:想拥有好睡眠 试试这些方法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金塔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tagf.com/show_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