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产|搜狐健康
作者|周一川
编辑|吴世南
国家癌症中心的癌症报告显示,前列腺癌在中国男性肿瘤发病率中排名第六,已成为男性健康的主要威胁。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泌尿外科主任医师陈军教授建议,50岁及以上男性应常规筛查前列腺癌,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男性应在45岁开始筛查。
陈军教授介绍,前列腺癌的致癌因素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年龄、种族、环境、饮食、肥胖、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目前,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的上升与许多企业、事业单位、社区和农村地区普及年度体检有关,特别是通过检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对许多早期前列腺癌患者进行了筛查和诊断。
【/s2/】如何尽早发现前列腺癌?
据调查,我国确诊的前列腺癌患者约50%有远处转移,包括骨骼和腹腔器官。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多数前列腺癌患者被诊断为晚期。现在约有30%-40%的患者初诊时有转移,越来越多的患者通过体检发现早期肿瘤。对于癌症,早期诊断意味着争取更多的治疗时间和治疗选择。
前列腺癌是一种“安静”的肿瘤。病后可能出现小便入病、小腹疼痛、尿频、尿急、血尿。早期前列腺癌甚至部分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常出现腹痛、骨痛、腰痛等症状,是癌细胞转移侵犯神经或其他器官引起的症状。
因此,前列腺癌高危人群需要医学筛查。目前国内专家的共识是,50岁以上有下尿路症状的人群——尿频、尿急、尿痛或排尿不干净——应常规进行PSA检查和直肠指检,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男性从45岁开始应定期复查。
直肠指印是指通过经直肠指印触摸前列腺表面,判断前列腺内是否有结节。只要有结节,医生就要做针吸活检。PSA试验是通过血液试验检测相关指标,正常值在4ng/ml以下;4-10 ng/ml为“灰色区域”,表示可能是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或前列腺癌;当超过10ng/ml时,必须进行前列腺穿刺诊断。因此,最准确的诊断应该根据直肠指检、PSA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评价。
【/s2/】发现前列腺癌,如何治疗?
前列腺癌根据肿瘤大小、淋巴结和远处转移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局限性前列腺癌,局限于前列腺。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包括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包括更新的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等。目前医生在切除前列腺的同时可以达到良好的控尿和保护神经水平,患者术后恢复后排尿和性功能不会受到影响。
第二种是转移性前列腺癌。肿瘤存在于前列腺以外的器官。一旦转移部位多,就需要药物治疗,内分泌治疗是最常用的一种。前列腺肿瘤细胞需要在人雄激素的作用下生长。医生会用一些药物阻断雄激素,切断其营养供应,同时辅助化疗和放疗。有些前列腺癌患者的肿瘤可以缩小甚至消失,可以考虑根治性手术。如果肿瘤已经广泛扩散,医生需要添加一些预防骨折的药物来缓解症状。
第三种是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雄激素阻断疗法未能抑制肿瘤生长。此时,我们也有了“新的内分泌疗法”,通过一种新的药物途径阻断雄激素受体,从而实现更高效的雄激素阻断和抑制肿瘤生长。目前,多种新的内分泌治疗药物已广泛用于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和转移性激素敏感型前列腺癌的治疗,有效延长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生存期。未来如果能有更多新的内分泌治疗药物,如阿帕他敏等纳入医保范围,或者能开发出更高效、更经济的新药,将使更多的前列腺癌患者受益。
随着慢性病范畴的不断扩大,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都是慢性病,通过药物治疗可以长期控制。陈军教授呼吁广大男性朋友,尤其是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男性朋友,应重视前列腺疾病的早期筛查。一旦发现疾病,就要听从专科医生的治疗建议,不要害怕,不要贬低,不要盲从,不要放弃,长期随访,科学治疗。就像我们管理高血压和糖尿病一样,早期发现和积极治疗使其成为一种不威胁生命的“慢性病”。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金塔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tagf.com/show_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