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G试点结果到底是个啥

从2019年开始,国家健康保险局提出在全国试点DRG,但至今没有明确的结果。其次是去年下半年推出DIP试点通知。无论是DRG还是DIP,都会给各地的医保和医疗机构带来什么样的结果?相信有人还在等。

北京作为较早开展DRG试点工作的城市,我之前也让张文描述过北京的试点情况,在此不再赘述。最近,我读了一篇来自国家癌症中心的关于张文的文章,它给了我一些关于DRG工作的新想法。《DRG视角下医疗消费联动综合改革对癌症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发表于2020年6月《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5201614481206115

我们先来看看结果:

改革前后住院总费用无显著差异,总体数据和各DRG分组变化率较低。改革后,医疗费用增加了,医疗费用的比例也增加了;改革后,耗材占住院总费用的比例呈下降趋势。

注:医疗费用包括手术费、护理费和治疗费。

肯定:这个张文只反映了北京某肿瘤医院的情况,针对癌症患者,不足以覆盖整个行业。

20371614481206264

作者认为,是成本转移,将减少的消耗成本转移到医疗费用上。不知道医保局看到了什么,也不知道患者看到这个结果是什么感受。简单来说,钱不是花的少。

医护人员肯定不同意我的观点,因为现有的制度并没有真正体现医护人员的劳动价值,所以需要这样的改革。

那么,DRG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是医保少吗?还是病人花钱少?还是医生挣的多?还是有?

最近又有一则新闻引起了人们的关注。2021年1月,全国公立医院心内科接受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患者数量明显增加。因为冠状动脉支架均价从1万多元降到700多元,是全国各大公立医院陆续落地的第一个月。去年12月份本来要做手术的一些患者已经堆积如山,一直等到1月份——这样的选择至少会为他们节省1万元的治疗费用。

然而,另一种介入治疗,即药物球囊的使用,在1月和2月显著增加。比收藏前的冠状动脉支架还贵,2万左右。

血管内超声(IVUS)。这次检查费用不便宜,一万左右。这项检查可以更准确地确定患者是否应该安装支架以及如何安装支架。过去,医生做不到,尽最大努力依靠经验。现在观念要变了。

对于医院来说,最新的政策取向是,当心脏支架价格大幅下降时,医院鼓励更多的手术和“薄利多销”——吸引基层或外省的患者来做。但是,医生就没那么上进了。

不能简单归类为上面有政策,下面有对策。我们来看看医保局文件的描述:

医疗保险DRG支付的目标是实现医生、患者和患者之间的双赢。通过DRG支付,医疗保险基金不超支,使用效率更高,对医疗机构和医保患者的管理更准确;医院诊疗行为更加规范,医疗费用得到合理补偿,医疗技术得到充分发展;患者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减轻疾病的经济负担,同时结算方式更加便捷。

无论是国家癌症中心的研究,还是冠状动脉支架的价格调整,我们都会发现,每一次改革都是从一个动态平衡到另一个动态平衡。改革不能单纯针对某一方面,要考虑到其他方面带来的影响和变化,否则试点永无止境。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金塔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tagf.com/show_599.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1年02月24日 18:02
下一篇 2021年03月01日 19:4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