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产|搜狐健康
来源|国家健康和福利委员会官方网站
编辑|杨明曦
1。有必要接种新冠肺炎疫苗吗?
有必要。一方面,我国大多数人对新冠肺炎没有免疫力,容易感染新冠肺炎。感染后,有些人会发展成危重症,甚至死亡。接种疫苗后,一方面大部分人可以获得免疫力,从而有效降低发病、重疾和死亡的风险;另一方面,通过有序接种新冠肺炎疫苗,可以在人群中逐步建立免疫屏障,阻断新冠肺炎疫情,尽快恢复中国社会经济和居民生活的正常运行。
二.新冠肺炎疫苗在人体内是如何工作的?
接种疫苗后,人体会产生保护性抗体,有些疫苗还会使人体产生细胞免疫,形成相应的免疫记忆。这样人体对疾病有免疫力。一旦新冠肺炎入侵人体,疫苗产生的抗体和细胞免疫释放的细胞因子可以识别、中和或杀死病毒,免疫记忆可以迅速动员免疫系统发挥作用,使病毒不能在体内持续增殖,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3。目前,中国有多少种新冠肺炎疫苗获准有条件上市或紧急使用?
中国已批准五家生产企业有条件地销售或紧急使用新冠肺炎疫苗。其中有3种灭活疫苗和1种腺病毒载体疫苗有条件批准上市;此外,一种重组新冠肺炎疫苗(CHO细胞)被批准紧急使用。
四.新冠肺炎有哪些认可的疫苗生产商?
有条件批准上市的三种新冠肺炎灭活疫苗产品由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公司(北京研究所)、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公司(武汉研究所)和北京科兴中卫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科兴中卫)生产。
有条件批准的腺病毒载体疫苗由Consino生物有限公司生产..
批准紧急使用的重组亚单位疫苗由安徽芝罘龙马可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芝罘龙马可)生产。
V .如何追溯疫苗在新冠肺炎的全过程?
《疫苗管理法》要求国家对疫苗全程实行电子可追溯系统。疫苗上市后,从生产、运输、储运、使用等方面都要有准确规范的记录。全程记录的信息包括疫苗品种、疫苗生产厂家、剂型、规格、批号、有效期、接种情况等信息。通过疫苗接种信息手段,各地可以及时将上述信息录入系统,实现疫苗流通和使用的全程电子追踪。
VI .现阶段,疫苗适用于新冠肺炎哪些人群?
新冠肺炎疫苗在中国的接种对象是18岁及以上的人群。
7。目前中国应该接种多少剂量的新冠肺炎疫苗?间隔多长时间?
目前新冠肺炎灭活疫苗需要接种两剂;第一次给药和第二次给药的间隔时间应在3周以上,第二次给药应在第一次给药后8周内尽快完成。
需要1剂腺病毒载体疫苗。
重组亚单位疫苗需接种3剂;第一剂和第二剂之间的间隔以及第二剂和第三剂之间的间隔应当为4周或更长。第二剂应在第一剂后8周内完成,第三剂应在第一剂后6个月内完成。
八.哪里可以买到新冠肺炎疫苗?
新冠肺炎的疫苗接种是在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接种单位进行的。通常接种单位设在辖区内的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或综合医院。如果疫苗接种涉及一些重点目标集中的部门或企业,将根据情况在当地设立一些临时接种单位。
辖区卫生行政部门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还将根据需要公布可开展新冠肺炎疫苗接种的接种单位,包括地点和服务时间。请关注相关信息发布平台。
IX .接种疫苗有哪些禁忌?
接种禁忌是指不应接种疫苗的情况。根据《新冠肺炎预防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通常的接种禁忌包括:1 .对疫苗的活性成分、任何非活性成分、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物质过敏的,或者以前对类似疫苗过敏的;2.过去对疫苗有严重过敏反应者(如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3.癫痫失控及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如横断性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征、脱髓鞘疾病等)患者。);4.正在发烧、患有急性疾病、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或患有无法控制的严重慢性疾病的患者;5.孕妇。有些禁忌,比如发烧,是暂时的。当导致禁忌的情况不再存在时,可以以后再接种。
【/S2/】x .如何发现和把握接种疫苗的禁忌?
在手术过程中,如果第一剂疫苗后出现严重过敏反应,且不能排除是疫苗引起的,则不建议接种第二剂。为了了解疫苗的成分,对疫苗成分过敏的人不应接种疫苗。
接种时,受者应向接种医生如实报告健康状况、病史和过敏史;疫苗接种医生会询问接受者的健康状况和过去的过敏史。
XI。不同厂家的新冠肺炎疫苗可以替代疫苗接种吗?
根据《新冠肺炎预防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现阶段建议用同一企业的新冠肺炎灭活疫苗完成全程接种。如遇特殊情况,如疫苗无法继续供应,且接种者异地接种,无法用同一企业的新冠肺炎灭活疫苗完成全程接种,可使用其他企业生产的灭活疫苗完成接种。
XII .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地点和途径?
目前新冠肺炎批准的5个接种点为上臂三角肌,接种途径为肌肉注射。
XIII .在新冠肺炎接种疫苗需要注意什么?
在接种过程中,接种者应注意并配合以下事项:
在接种疫苗之前,我们应该提前了解新冠肺炎的疾病知识和新冠肺炎的疫苗以及接种过程。
接种疫苗时需要携带相关证件(身份证、护照等)。),按当地防控要求做好个人防护,配合现场接种人员进行查询,如实提供本人健康状况、接种禁忌等信息。
接种后需要观察30分钟;保持接种部位皮肤清洁,避免用手划伤接种部位;如有疑似不良反应,向接种单位报告,必要时就医。
十四.接种疫苗后为什么要留观半小时?
接种疫苗后,极少数人可能出现急性过敏反应和晕厥。严重危及生命安全的急性过敏反应往往发生在接种后30分钟内。如遇急性过敏反应,可在现场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大多数晕厥也发生在接种疫苗后的半小时内。如果接种后立即离开观察点,可能会对受者造成意外伤害。因此,接种者需要在接种后在接种单位的指定区域停留半小时。
十五。为什么在新冠肺炎,灭活疫苗的剂量之间需要一定的间隔?
通常,灭活疫苗需要接种几次才能达到更好的免疫效果。根据临床试验数据,新冠肺炎第一剂灭活疫苗可以刺激机体产生部分免疫应答,第二剂可以产生更好的免疫效果。对于剂量间隔,一般需要根据临床试验结果确定最小剂量间隔。如果两剂接种没有在程序间隔要求的时间内完成,应尽快补种。
XVI .没有完成整个免疫规划的接种员如何补种?需要重新开始吗?
对于全免二、三剂的疫苗,建议不按免疫程序重新接种,尽快补种不完全剂量。
XVII .接种两剂新冠肺炎灭活疫苗不到3周的物体需要再植吗?
在14天内完成两剂新冠肺炎灭活疫苗的,在第二剂接种3周后,尽快补种一剂灭活疫苗。如果在14-21天内接种2剂新冠肺炎灭活疫苗,则无需补种。
XVIII .现阶段新冠肺炎灭活疫苗全程接种后是否需要加强免疫?
现阶段不建议加强免疫接种。
十九。新冠肺炎灭活疫苗之后想接种其他技术路线的疫苗是否科学?
目前,新冠肺炎灭活疫苗的接种应按两剂免疫程序完成。用2剂灭活疫苗完成免疫后,是否需要加强免疫,是否可以用其他技术路线的疫苗进行,需要进一步研究。
XX。建议HPV疫苗和新冠肺炎疫苗不要同时接种。间隔应该是多久?
新冠肺炎疫苗是一种新型疫苗。为了识别或区分可能的疑似不良反应,不建议新冠肺炎疫苗同时接种其他疫苗(包括HPV疫苗)。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你接种新冠肺炎疫苗就不能接种其他疫苗,但建议新冠肺炎疫苗和其他疫苗每隔两周以上接种一次。必须注意的是,当狂犬病疫苗、破伤风疫苗和免疫球蛋白因动物损伤和创伤而急需接种时,可不考虑接种新冠肺炎疫苗的间隔时间。
XXI .育龄和哺乳期妇女可以接种新冠肺炎疫苗吗?
在接种疫苗后怀孕或不明妊娠情况下接种的情况下,基于对疫苗安全性的认识,不建议仅仅因为接种新冠肺炎疫苗而采取特殊医疗措施(如终止妊娠),建议做妊娠检查和随访。对于有怀孕计划的妇女,没有必要仅仅因为她们接种了新冠肺炎疫苗就推迟怀孕计划。
虽然没有关于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对哺乳期婴儿影响的临床研究数据,但基于对疫苗安全性的理解,建议在新冠肺炎对感染风险高的哺乳期妇女(如医务人员)进行疫苗接种。考虑到母乳喂养对婴幼儿营养和健康的重要性,参照国际惯例,建议母乳喂养的妇女在接种新冠肺炎疫苗后继续母乳喂养。
22岁和60岁以上的人可以接种新冠肺炎疫苗吗?
60岁及以上人群是新冠肺炎感染后重疾死亡的高危人群。目前,新冠肺炎疫苗的三期临床试验数量有限,这些试验是有条件批准上市的。重组亚单位疫苗的第三阶段试验仍在进行中,没有关于疫苗对该人群保护效果的数据。但上述疫苗的ⅰ/ⅱ期临床研究数据显示,该人群接种安全性较好。与18-59岁人群相比,接种后中和抗体滴度略低,但中和抗体阳性转换率相近,说明该疫苗对60岁以上人群也会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建议接种疫苗。
XXIII .18岁以下的人可以在这个阶段接种新冠肺炎疫苗吗?
目前现有疫苗尚未获得该人群的临床试验数据,不建议18岁以下人群接种。
24。慢性病患者可以接种新冠肺炎疫苗吗?
慢性病患者是指那些在新冠肺炎病毒感染后病情严重、死亡风险高的人。在新冠肺炎,健康状况稳定、药物控制良好的慢性病患者不被视为接种疫苗的禁忌人群,因此建议接种疫苗。
XXV .免疫功能受损的人可以接种新冠肺炎疫苗吗?
免疫功能受损的人是指新冠肺炎病毒感染后病情严重、死亡风险高的人。目前,没有关于新冠肺炎疫苗对该人群(如恶性肿瘤、肾病综合征、艾滋病患者)和艾滋病毒感染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数据。接种疫苗后,这类人群的免疫应答和保护作用可能会降低。对于灭活疫苗和重组亚单位疫苗,根据以往同类型疫苗的安全性特点,建议接种;对于腺病毒载体疫苗,虽然使用的载体病毒是复制缺陷型,但之前没有同类型疫苗的安全性数据。建议个人在充分了解利大于弊后接种疫苗。
26。你感染过新冠肺炎病毒吗?你还需要接种新冠肺炎疫苗吗?
现有研究数据显示,新冠肺炎在感染后6个月内再次感染的情况很少。以前的新冠肺炎病毒感染(患者或无症状感染)可在完全通知的基础上在6个月后接种一剂疫苗。
二十七、接种新冠肺炎灭活疫苗后多久能产生抗新冠肺炎的抗体?
根据以往在新冠肺炎进行的灭活疫苗临床试验研究,接种第二剂灭活疫苗后两周左右,接种人群可产生较好的免疫效果。
XXVIII .接种前后有必要检测抗体吗?
接种前无需进行新冠肺炎核酸和抗体检测;不建议将接种疫苗后常规检测抗体作为免疫成功的基础。
XXIX .接种新冠肺炎疫苗后还需要做核酸检测吗?接种证可以代替核酸检测报告吗?
接种新冠肺炎疫苗后,极少数受试者仍有核酸检测阳性或因保护失败而患病,原因如下:1 .在整个疫苗接种后,有些人由于免疫失败而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这些人在接触新冠肺炎后可能感染了新冠肺炎病毒。2.接种疫苗后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产生保护作用。如果你在这段时间内感染了新冠肺炎病毒,你可能是核酸阳性或患上了这种疾病。3.处于疾病潜伏期的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即使接种了疫苗,仍有可能被感染并检测出核酸阳性或疾病。
上述人群有可能成为传染媒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要核酸筛查时,新冠肺炎的疫苗接种不能代替核酸检测报告,需要配合相关部门进行核酸检测。
三十年,在新冠肺炎发生突变后,接种新冠肺炎疫苗仍然有效吗?
从新冠肺炎变异的全球监测来看,没有证据表明病毒变异会使现有的新冠肺炎疫苗失效。病毒是最简单的生物之一,它的增殖依赖于活细胞。在增殖的过程中,病毒会发生变异。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各国研究机构和疫苗生产企业正在密切关注新冠肺炎的变异情况,并开展相关研究,为后续疫苗研发和应用提供预警和科学分析依据。
31。接种疫苗有什么疑似异常反应?包括哪些情况?
疑似疫苗接种异常反应(AEFI)是指接种后疑似与疫苗接种有关的反应或事件,也称为疑似疫苗不良反应。包括以下情况:疫苗不良反应、疫苗质量问题相关反应、接种错误相关反应、心因反应、偶联反应。
32。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根据以往在新冠肺炎进行的疫苗临床试验结果和紧急使用期间收集的信息,新冠肺炎疫苗常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其他已广泛使用的疫苗基本相似。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接种部位发红、硬结、疼痛,以及发热、乏力、恶心、头痛、肌肉酸痛等临床表现。后续部门将继续加强不良反应的实时监测和评估。
XXXIII .接种疫苗的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有什么区别?
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是疫苗的不良反应,是由疫苗的特性引起的,与受者个体差异有关的无关或意外的反应。两者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差异:1。频率和严重程度:一般反应占不良反应的绝大多数,为短暂、轻度的躯体反应,通常不需要治疗;异常反应主要是指对受者的器官或功能造成损害的相关反应,这种反应很少见,往往需要治疗。2.临床表现:全身反应为接种部位发红、硬结、疼痛等局部反应,发热、乏力、头痛等全身反应;异常反应常表现为急性、严重的过敏反应。3.是否需要报告:大部分较轻的一般反应不需要报告;所有疑似严重异常反应都需要报告。4.调查诊断:一般反应通常不需要调查诊断;疑似严重异常反应需由疾控中心组织的调查诊断专家组进行调查诊断。对调查诊断结论有异议的,可以由市或者省医学会组织的鉴定专家组进行鉴定。
XXXIV .接种疫苗后,我们的防控措施会调整吗?[/s2/]
对个体来说,接种疫苗的保护作用不是100%,产生保护性抗体需要一定的时间;对于人口来说,新冠肺炎病毒仍然很容易传播,不会形成免疫屏障。因此,为防止新冠肺炎疫情反弹,目前应坚持一些防控措施,包括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通风等防护措施。随着新冠肺炎疫苗接种率的提高和国内外疫情的变化,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措施将及时调整。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金塔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tagf.com/show_652.html